叶晨老师带领的数字人文科研团队,秉承“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致力于科技与文化的创新融合。团队以工程和项目能力为基石,技术与艺术在这里融合,数字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这里汇聚了不同专业、年级的精英学子,大家怀揣着对人文情怀和前沿技术的热爱,不断探索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数字表达与创新。

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集体,我们期待着与你一起探索数字人文的无限可能,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欢迎联系我们


GistVis:以文本阅读为中心的字词级可视化研究(2025.4)

GistVis: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Word-scale Visualizations from Data-rich Documents
(论文荣获CHI'25的最佳论文提名奖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GistVis demo
0:00
/3:24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文档阅读增强可视化研究(上创项目:S202410247252)团队:邹睿石(20级计算机)、唐音奇(20级建筑学)、陈镜竹(22级大数据)、陆思宇(22级计算机)、陆岩(22级计算机)、杨英凡(22级软件工程)

基于GistVis做的CHI'25 Paper Explorer: https://motion115.github.io/chi2025papers/

面向法律判例检索的人机协作方法(2025.4)

Designing Human-AI System for Legal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Precedent Search in Chinese Law , accepted by CHI 2025 (LBW)

人机协作范式强调用户的主动性和控制权,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的帮助,已在医疗保健等其他高风险领域显示出前景,但在法律领域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国法律判例检索工作流来弥合这一差距。

法律判例检索工作流程(左)以及参与该过程的利益相关者(右)
先例检索的人工智能交互方法:用户使用语义缩放和结构化文档在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与人工智能互动
0:00
/2:55

混合驱动下法学信息检索交互系统设计与开发(上创项目:S202410247229)团队:关嘉瑞(22级计算机)、信剑彬(22级法学)、何冰宿(22级法学)、张竹和(23级软件工程)、王鹤桥(23级软件工程)

书法风格数据集与传承谱系(2025.3)

面向书写风格的新类发现方法(国创项目:202410247091)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汉字书法风格的新类发现方法,通过训练模型分析书法作品中的书写风格特征。团队成员:李心悦(22级计算机)、曾雯欣(22级计算机)、姚胤晟(22级计算机)、杨阳璐(22级电气)、刘彦(23级大数据)

书法风格数据集的合作方:以观书法,特此鸣谢!
书法传承谱系的数据来源:知识图谱开放API 与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传授》

书法风格数据集
书法传承谱系

国标《信息技术 汉字字型要求和检测方法》

2024.7~2024.12,参与修定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汉字字型要求和检测方法》(20241890-T-469),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字符集与编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SC 2)组织修订,标准规定了电子信息产品中汉字字型要求,描述对应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具有汉字处理功能的各种电子信息产品和数字化产品。

GlyphGenius: AIGC赋能汉字学习(2024.9)

本科生团队论文在IEEE Access期刊发表

0:00
/2:00

https://github.com/BlossomsGarden/Glyph-Genius

水书检索与智能识别 (2024.9)

随着古籍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分析与识别技术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少数民族文献如水族水书,因其图文混杂、排版多样化,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图像退化和噪声问题,给文档的精确分析与识别带来了重大挑战。

开发成员:张馨月(23级计算机硕)、孙治宏(21级计算机)、尤鹤臻(21级计算机)

本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了跨学科合作研究,搭建了水族水书数据库和智能识别系统

汉字知识AI小助手 (2024.5.20)

基于Coze平台搭建的汉字知识聊天机器人

汉字知识库来源:汉语多功能字库(港中文)

云墨济心 - “形神兼备”的楷书辅助评价小程序 (2024.3.20)

23国创项目 - 面向“形神兼备”的中国书法评分系统(202310247017):汪林辉(21级计算机)、蒋天逸(21级设计创意)、楼亿(21级自动化)、车艺莹(21级计算机)
23年大创项目 - 面向书写风格的汉字识别系统(X2023057):曾雯欣(22级计算机)、李心悦(22级计算机)、姚胤晟(22级计算机)、杨阳璐(22级电气)

跨模态风格汉字生成 (2024.3)

基于连笔注意力机制的风格汉字迁移方法LA-GAN
使用LA-GAN 生成的四种行书风格结果
LA-GAN风格细节多样性效果
风格汉字的矢量化流程
跨模态风格汉字生成流程
0:00
/0:19

开发成员:杜承豪(21级计算机硕)、刘睿萌(20级软件工程)、杨嘉仪(20级软件工程)、叶梓(20级信息安全)

Diff-ACR:碑刻文本的自动修复方法(2023.12.9)

“Towards Automated Chinese Ancient Character Restoration: A Diffusion-based Method with a New Dataset”, accepted by AAAI-24.

团队成员:李昊龙(22级计算机硕) 杜承豪(21级计算机硕) 姜梓恒(22级计算机硕) 张一凡(21级计算机) 马嘉玮(20级计算机)
不同时期的碑刻拓片呈现出自然侵蚀过程
碑文自动修复效果

Code & Dataset: https://github.com/lhl322001/DiffACR

辞海古卷 - AIGC赋能汉字创意设计网站 (2023.9.10)

https://static-ihanzi.aistudio-app.com/

叶晨老师团队研发的“辞海古卷”正式上线
2023年9月11日中午,由同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同济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同济大学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和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承办,我院参与协办的“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开幕式在同济大学博物馆举行。展览现场我院叶晨老师带领的“字字珠济”团队,继去年校庆期间推出“同济印迹”印章设计小程序之后,研发了“辞海古卷——AI赋能汉字创意设计”参展。辞海古卷宣传海报汉字,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与传承,以其丰富的视觉形态与文本语义,在纷繁复杂的文字世界中独树一帜。“辞海古卷”项目旨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将古老汉字中孕育的意象与AI设计相融。运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语义提示下的汉字图像化设计,给中文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可以激发中外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追求汉字的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AIGC与汉字的融合是“字字珠济”团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是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软件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团队将文字作为一种传递意义、情感和文化的媒介,以优雅、简洁、科技感的形态,探索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促
0:00
/0:05

团队成员:汪林辉(21级计算机) 张晟豪(20级计算机) 蒋天逸(21级设计创意) 项宇轩(21级设计创意) 李苏鸣(21级建筑城规) 楼亿(21级自动化) 车艺莹(21级计算机)

字字珠济 - 115周年校庆章、同济印设计小程序 (2022.5.20)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81116.htm

开发成员:杜承豪(21级计算机硕) 刘睿萌(20级软件工程) 肖雨欣(20级设计创意)

发明专利:中文字体风格迁移方法 (2022.10.14)

20年国创项目 - 基于GAN的个性化汉字字体生成(G202010015)

发明专利:基于风格迁移的书法文字侵蚀修复方法 (2022.5.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育人项目) - 面向生活场景的汉字字体生成方法研究(22120200240)